2018年11月19日至24日,參加區中學正職校長研修班赴四川成都學習、考察。20日上午聽李鎮西老師報告,體感他的“我只是努力不讓世界改變我”——從教、當班主任、做校長、成專家;22日上午走進成都市武侯實驗中學感受李鎮西十年專家治校——辦有溫度的教育。
且聽且看,未及思量。稍加整理學習筆記,只言片語,不成文章,于己重溫,也作分享。
一、聽李鎮西報告《追求教育的真境界——我是這樣學做校長的》
1、人是教育的最高價值(蘇霍姆林斯基):
人才,具有工具屬性,是拿來用的,而人不是。
為什么我們的學校培養不出杰出的人?
有了杰出的人,才會有源源不斷的人才。
教育,這首先是人學。每一個兒童就是一個完整的世界(蘇霍姆林斯基)。
教育,是關于靈魂的教育,而非理性知識和認識的堆積(雅思貝爾斯)。
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教育(陶行知)。
愛滿天下,教育為公(陶行知)。
幸福比優秀更重要。
什么人最幸福:創造性勞作的人,有夢想、對未來充滿希望的人,心中有愛、無私而不計報酬的人,擁有專業能力幫助別人的人。
2、讓學校和教室成為孩子迷戀的地方:
即使是學科教學,也不是純“理性”、“客觀”的活動。
有意思:情趣、浪漫、好玩兒、身心愉悅、詩情畫意……
一個優秀的老師最該想的是:此時,我的學生在想什么?
課堂教學應該以學生的心靈為起點。
3、教育的真境界:
堅守教育的良知,保持教育的樸素,遵循教育的常識。
教師一輩子要有故事,而不要出事故,更要能把“事故”變成故事。
教育不是做給別人欣賞的。
最好的教育莫過于感染,最好的管理莫過于示范。
身教勝過言傳,教育不是說給孩子聽,而是做給孩子看。
所謂教育,就是要求學生做到的,你先擁有。
如果以對學生的要求來要求自己,我們就非常了不起了!
向老師們看齊!這就是教育。
以身作則,就是管理。
4、細思極恐:
我們真的是把孩子放在心上嗎?
給學生講的,我們信嗎?
我們要學生做的,我們做嗎?
自己一灘污泥,有什么理由和資格“恨鐵不成鋼”?
教育讀書的人往往不讀書,學校在培養一批批不愿讀書的人。
重點中學,就是學習重一點、作業重一點。
5、從好老師到名師:
好老師:課上得好,班帶的好,分考的好,會轉化后進生。
名師:在好老師的基礎上再加上:能說、會寫。
名師要自己培養自己。
要四個不停:不停的實踐,不停的思考,不停的閱讀,不停的寫作。
專業成長,更多的是靠閱讀。
6、學做校長:
校長要以人為善,要有雅量。
引導教師要有高度的職業認同。
讓老師的智慧成為學校的豐碑。
二、觀武侯實驗中學
1、武侯實驗中學的校名:
“成都市武侯實驗中學”,由初二0一五屆五班學生程文迪書題。
2、武侯實驗中學的校訓:
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。
自己因自己的存在感到幸福(悅納自己、自強不息)
家人因自己的存在感到幸福(學會感恩、懂得孝順)
同伴因自己的存在感到幸福(學會合作、謙遜善良)
社會因自己的存在感到幸福(講規則、能擔當、勇奉獻)
3、李鎮西十年專家治校:
提升老師、關愛學生、影響家長。
以立德樹人為宗旨,辦有溫度的教育。
學校教育是否有溫度,關鍵在于每一個班主任的行動、每一個班集體的建設、每一個教室里的故事。孩子的絕大多數學校時光都在教室里,教室就是一個小社會,每一個孩子都在這里體驗著、成長著,如果他所在的集體是溫暖的,那孩子的心理就是陽光的,他對未來的期待就是積極的。
新教育:誰站在教室誰就決定了教育的品質。
真正“以人為本”,富有人情;盡力“尊重差異”,堅持人道;始終“面向未來”,鐫刻人性。
讓校訓有溫情,讓學生有舞臺,讓老師有仁愛,讓教室有溫暖。
4、武侯實驗中學的百姓講壇:
聽窗外聲音,悟人生智慧。
5、武侯實驗中學的校園文化:
文化,體現在可以傳承的故事中。
抓拍到的老師工作瞬間神采、傳神一刻,放在了樓道走廊上。
學生畢業合影照,沒有領導、老師的座位,而是師生同站,甚至自由站位。
臺階上門廳兩側各一幅“巨照”:
一幅是教師的合影——芬芳的笑容,是精神綻放的花朵:美麗了校園,燦爛了童心;明媚的笑聲,是靈魂散發的陽光:照亮了理想,輝煌了人生。
一幅是放飛的學生——像風一樣迅猛,像火一樣熱烈,像鹿一樣敏捷,像鷹一樣飛翔。青春的翅膀,拍打著天空;成長的足音,震撼著大地。告訴未來我能行,告訴世界我來了,向著太陽,激情出發!
不大的武侯校園里,有蘇園、陶園、新園……,有“文明的進步——書的發展”師生陶藝大賽特等獎作品雕塑,有校慶亭與校慶亭銘記,還有一塊什么都不作考慮、任其自然、任由學生去撒野的“空地”,……
我以為校長追求辦學的有意思,就會有:動不完的腦子、做不了的事情、享不盡的快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