彎道能否超越,曾經引起不小的爭論。不過,在400米的賽跑中,我確實見識過內側幾條跑道上的選手趕超外側運動員的場景。借用大家熟知的“彎道超越”,我只是想說后來者如何跨越式發展的問題。在教育界,我們前面,有許多高山仰止的名師大咖。除此之外,還有許多優秀的前輩,遠遠望去,我們前面,不說是黑壓壓的一片,至少也是千帆競發。作為剛走上教育工作崗位的年輕教師,如何盡快走出初入職的適應期,彎道超越實現跨越式發展,邁入成熟期?我曾經在多個場合說過,當下,對于我們這些年輕教師來說,實現彎道超越的路徑有兩條:一是用課程追趕大師,二是用現代技術追趕大師。今天,我主要想和青年教師們談談如何用現代技術追趕大師的話題。
信息技術的發展速度超出了我們的想象,從錄音機播放朗讀錄音、實物投影儀投放透明塑料膠片,到今天平板電腦成為學生上課工具,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、發展速度之快,讓我們不敢想象。
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運用,是被動接受,還是主動探索、實踐,對教師專業發展有著很重要的影響。年輕人對新生事物,天生有一種超然接受力。因此,如果我們想在教師隊伍中彎道超越,實現跨越式發展,我認為應該義無反顧地投身到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運用的實踐中。
早在2010年,那時候平板電腦進課堂還是新生事物。學校里配備了40多臺平板電腦,希望有人自告奮勇站出來進行嘗試、實驗,但因為操作煩瑣、工作量大,大家都不愿意接手實驗。我認識一位年輕的數學教師,她看沒有人愿意實驗,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就接手了。因為是新生事物,她一邊嘗試,一邊研究,一邊和技術人員一起優化。沒想到,三年“玩”下來,她不僅成就了一個班級——這個班級的學生不論是數學成績,還是信息技術水平都是年級里最棒的,而且也成就了自己——她成為全國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運用的先鋒,經常受邀到全國各地宣講經驗、上示范觀摩課。如今,這位年輕的數學教師一躍成為當地響當當的名師。她不僅把同齡人遠遠地甩在后面,而且把許多早她多年站上講臺的青年骨干甩在了后面。
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學校管理、教育教學的例子,可以說比比皆是。以前,愛“玩”信息技術的教師,利用網絡平臺,建立個人博客、班級博客,借助博客,發布學生習作,組織學生進行互動點評,探索出了基于網絡平臺的作文教學成功經驗。有數學教師、英語教師利用博客,給學生布置家庭作業,建構起自己的題庫、數據庫,成為別人學習的榜樣。現在,許多青睞信息技術的教師,利用網絡平臺、借助PC端、APP,開展微課、翻轉課堂、作業布置等,極大地推動了個性化教育教學的落實。許多教師借助資源平臺,對學生進行大數據分析,不僅能進行實時過程指導,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幫扶,還能有效梳理本學科知識體系、重難點等。許多信息技術掌握得特別好的教師,在我們還在使用PPT課件、實物展示臺的時候,他們早已在嘗試借助“希沃授課助手”,手握智能手機,瀟灑行走在“一機在手萬事不愁”的智慧課堂探索中。
馬云曾說:“過去二十年是互聯網技術的時代,未來三十年將是互聯網時代。社會變革的速度、各行各業的速度變革越來越快。未來三十年遠遠超過大家的想象。”隨著人工智能的出現,世界變得越來越智能。基于互聯網、大數據、云計算的教育正以日新月異的速度在發展。作為教育系統中的年青一代,一定要與時偕行、與時俱進,敢于成為智慧教育的弄潮兒,掌握信息技術,利用信息技術,思考智慧教育,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學中的運用。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實現彎道超越,邁上一條嶄新的教育之路,變追趕者為被追趕者。
未來已經到來,只是尚未流行。老師,你想彎道超越,實現跨越式發展嗎?如果愿意,那就去緊緊擁抱智慧教育、人工智能吧。信息技術、智慧教育不僅僅變革我們的教學手段,更關鍵的是能轉變我們的教學方式與思維方式,能重構一種嶄新的教育理論、教育思想。基于互聯網、大數據、云計算的新教育,是過去千百年來教育家不曾遇見、未曾論述過的。如果你能先于別人嘗試、探索,或許十年、百年、千年后,教育發展史上會留下你的闡述、論斷。從這樣的一個高度來看待今天的信息技術、智慧教育,你是不是心動了呢?